近日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上
我县首批纳入省大数据局组织的
数字孪生应用试点——
青田县“燃气安全一网智防”
被作为数字化改革典型应用
在会上进行展示
并受到了省委书记袁家军的充分肯定
△2月28日下午,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
该应用有多“硬核”?
对青田城市治理有何助益?
借助数字孪生应用
化解燃气安全风险
“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围绕天然气使用安全的需要,通过管网定位可视、燃气泄漏可测、输配系统可知、紧急事件可处4个应用场景,有效化解燃气安全风险,强化政企协作、流程再造,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01
在动态监测方面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前端感知系统,对管道燃气门站、场站、调压站、阀门井、加气站等地表设施进行实时可视化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地下管网前端感知系统对燃气管网的位置、分布和燃气浓度进行可视化监测,实时感知流量突变、压力突变等管网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警告。
02
在燃气巡线方面
用定位系统获取巡线人员的位置信息,智能匹配任务点位,完成巡线任务分发。工作人员可利用登录手机浙政钉系统报送问题表单,并上报实时位置、影像资料等数据,系统可根据上报信息自动进行预警等级判定,并分发问题任务清单,完成任务执行质量评估。
03
在终端管理方面
当用户端燃气报警装置与应用终端绑定后,系统可读取燃气管道(压力、温度、瞬时流量)信息、用户信息、设备状态等基础数据。系统管理员可在终端查看家用燃气报警器状态、气体浓度值、安全风险预测数据等动态信息,并定期进行台账备份,防止意外导致数据消失。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管道燃气安全监测建设成本显著降低,每公里仅需要1个压力传感器即可实现对燃气管网的监测,可将监测成本缩减至原来的1/30,大大降低了前期投资与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实现管道燃气事故10米级的精准定位,通过城市燃气管网仿真技术,实现对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状态的无盲点监测。当管网发生泄漏、超压等异常时,仿真系统可实时告警,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我县通过8次燃气放量定位实验,测得燃气泄漏点判断用时平均8.1分钟,定位偏差平均10米。
编好“三张清单”
明确改革路径
今年以来,我县利用“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为城市燃气安全提供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安全保障和服务体系。目前,该应用已实现上下流程智能化处置、报警自动提醒、报警区域影响模拟、应急联动等功能,作为全省数字孪生首批试点应用成果发挥实战实效。
2021年,我县把编好“三张清单”作为规定动作,在任务中梳理需求、在需求中谋划场景、在场景中推动改革、在改革中解决问题,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通7个业务系统、22个数据源,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同时,与省能源集团合作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国内原创的管网泄漏仿真算法,打造集展示、监控、预警、处置于一体的“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为城市燃气安全提供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安全保障和服务体系。
自应用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每天采集7.5万条运行数据,对主城区90%以上的供气量进行分钟级上传,新增仿真样本节点数据600万条,实现对燃气管道24小时全方位监测,有效解决了城市管道燃气定位难、报警方式少、泄漏感知被动、政企协同不畅等问题,显著提升燃气管道的安全性,为人民群众安全用气装上了“数字智防网”。
改革不止,步履不停。下一步,我县将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依法依规充分实现数据共享,合理利用公共数据,强化用户端的安全宣传和管控,进一步完善青田县“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切实保障群众安全用气;按照推进城市“一网统管”数据标准,夯实数据底座,打造城市治理应用标杆,进一步提升我县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