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021-59570116

浙江省医院管理学术大会丨医疗数字化变革暨邵逸夫医院专场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2-07-04

“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质量、绩效、重塑”,2022年3月12—13日,由浙江省医院协会主办的“浙江省医院管理学术大会”在线上召开。大会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安排主会场和六个分会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医疗数字化变革暨邵逸夫医院专场”,专场聚焦智慧医疗、信息化管理、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等方面变革,共同探讨数字化在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为大会致辞。他指出,当前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综合支持下,“数字化”与“现代范儿”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医院临床诊疗、患者服务、运营管理和区域协同等多个场景领域,涌现出了新时代高质量医院发展的诸多新成果、新经验。未来,期望我们共同努力,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更深刻理解数字化医疗的发展趋势和长远目标,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新模式做出更多贡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黄昕,副院长孙斐主持会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以《智慧医院建设的邵医实践》为主题进行讲座分享。蔡秀军院长介绍了邵逸夫医院在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实践举措,以及对“院内互联互通、区域共享互联、区域智慧协作”三方面的融合创新探索。他指出,在“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中,只有通过新科技+医疗普惠融合,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推动医院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以《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分享了21世纪三大前沿科技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下的发展热点。谭建荣院士介绍,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工结合迎来快车道。他在报告中总结了未来医工结合发展的10项关键技术:三维打印技术、脑控技术、控脑技术、人工心脏技术、数字中国人、医学影像处理、医学图像融合、图像三维表面重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断与远程医学。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带来了以《区块链关键技术及赋能医疗行业发展》为主题的主旨报告。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前景广阔”,蔡亮表示,从2015年起,我国就已在区域信息化、医联体、疫苗追溯系统等领域开展基于区块链的试点和应用。“区块链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和颠覆,更要看到分布式信任机制带来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区块链技术能推进数据驱动的可信业务协同,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强医疗科研水平,提升医院管理等方面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二级调研员沈剑峰带来《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策略》。沈剑峰首先从政策背景角度介绍了一系列国家医疗人工智能相关文件,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技术要求,为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实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政策指引。他表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落实优化环境、新技术不断发展促进应用、卫生健康行业痛点激发需求,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医疗人工智能拥有丰富应用场景,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特别是在5G+、区块链、物联网、“云上医院”操作系统等方面进行融合发展。


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吴健教授以《管窥医学人工智能》为主题进行分享。吴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列举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典型应用,如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细胞病理诊断、智能问诊等,同时分享了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系列工作成果,包括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开发相关服务临床的诊疗软件。他也指出,“在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对医疗大数据带来的相关问题也有所关注,更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如何发挥更佳作用。”


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舟带来《以“健康大脑+”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主题分享。刘小舟主任回顾了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改革的建设过程,介绍了数字化改革的总体思路、顶层设计、话语体系、重要意义、重点应用,解读了《浙江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指南》,并围绕“健康大脑+”体系,重点介绍了依托省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六大中心;针对数字化改革创新推进的重大应用,介绍了“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防疫”三个全省数字化改革核心应用和应用成效。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药学装备分会主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就《智慧药学与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主题分享。赵荣生主任围绕智慧药学与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中国智慧药学研究现状评价、中国智慧药学发展现状调研、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药学实践四个方面,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历,以临床药师的角度开展讨论。他指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药学也要不断实现质量发展,不断深化药学服务内涵与外延,更合理、安全、经济地使用药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党委副书记乔凯作《邵逸夫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新实践》主题分享,从物联网和设备数据中心的建设、智慧病区建设、供应链及财务无纸化三个方面介绍邵逸夫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新实践:通过建立物联网基础网络、建立物联网数据平台、建立院内院外物联网应用三个物联网建设步骤建设医院物联网;智慧病区助力病房数据交互,医护磁性服务,提高护理管理精细化水平;供应链及财务无纸化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一体化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工信息部副主任周敏进行《基于云技术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他指出,新一代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正推进医院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浙大一院也在云技术下进行典型医院的网络部署。同时介绍了医院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建设,包括360全息共享、实现多院区数据共享平台;设备一体化管理模式;智慧药房、数智药学+药学“大脑”;医院健康大脑与智慧医院的服务检测等。


桐乡市卫健局智慧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汪栋以《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桐乡实践》为主题,分别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思路、网络安全和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医共体资产管理平台应用、医共体资源一体中心探索四个方面,分享桐乡实行医共体建设的经验。他指出,医共体建设主要依从“医疗资源统筹管理、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的总体思路,以及医疗资源接入通过基础支撑与应用服务对接来进行服务展现的总体设计,实现线上线下闭环服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卫生健康整体智治的总体目标。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书记相鹏进行《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的探索和应用》分享。他介绍了临床诊疗类CDSS、临床警示类CDSS、临床行为管理类CDSS、质量管理类CDSS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智能辅助问诊、PACS系统智能读片、疾病筛查系统、心血管介入系统等越来越精细的专科辅助CDSS系统。相鹏指出,信息化在医院各个诊疗、管理层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平台作用,不论从医疗、服务还是管理,已全面进入智慧时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网络医学中心主任葛芳民以《打造专科服务创新运营的数字前门》为主题进行了创新运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她表示,未来智慧医疗不仅要把医院搬到线上,进行流程再造,还应破局拓展更多医疗服务的可能。针对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模式,应用多渠道多载体互联网医院入口,打造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闭环,真正使实体医院利用互联网重构就医服务,线上线下场景联动,促进医患生态,使远程医疗赋能基层。


会议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放射科主任胡红杰,普外科医师应汉宁分别进行眼科、放射科、普外科数字医疗实践案例分享。


姚玉峰主任分享了《数字驱动知识引导人在回路的角膜病智能诊断系统及其应用》。邵逸夫医院眼科通过围绕数据挖掘、因果推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基础方向进行技术积累,并进行了一系列前沿研究工作,开发了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结合的角膜病智能诊断模型与系统。

胡红杰主任以《数字放射》为主题,介绍了数字化在放射领域的应用。在医疗方面,胶片已转向功能日益完善的云影像、云报告应用;在教学方面,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合的规培联盟课程;在科研方面,以肝脏AI产品为例,人工智能已进行深入应用;在社会服务方面,建设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远程影像提供了条件。

应汉宁医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肝脏占位诊断中的应用》。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深度学习研究,研发了可自动识别增强ct影像中的肝占位、支持良恶性鉴定、疾病分类的全自动肝脏占位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拥有快速、早筛、准确的特点,诊断能力经算法模型测试,与高年资医师诊断水平相似,已在邵逸夫医院进行初步临床实践,为提高肝癌诊断效能提供了信息化智能支撑。


《医疗数字化变革暨邵逸夫医院专场》圆满落幕。展望数字化变革的未来,如何将“数字化”这个必选项与医疗卫生服务更深度地融合,全面推进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新期望。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1-59570116

商务合作:ting@huijuevents.com

战略合作:info@huijuevents.com

  • 关注我们关注我们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